历史文化
“塞上好家风”故事④——《五分钱的故事》
开栏语
家风纯正,雨润万物;家风蔚然,国风浩荡。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重要论述,树立家庭美德观念,培育良好文明家风,日前,自治区党委老干部局组织开展了全区离退休干部家风故事和家规家训征集活动,“清廉宁夏”特推出“塞上好家风”栏目,对部分优秀家风故事进行刊载,敬请关注。
父亲是山西人,他是一名税务干部,也是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他一生经历坎坷,在“文革”中,他挨过批斗,戴过高帽,关过牛棚,历尽磨难,但他始终对党忠诚,矢志不渝。对工作勤勤恳恳,一丝不苟,正直善良,对家庭充满责任感,尤其是对子女教育十分严格。有一件事至今让我难以忘怀。
1969年父亲被错划为“五类分子”下放至偏远的鸣沙税务所,我们一家也被下放到鸣沙一个偏远村子。记忆里的父亲整天板着脸,很少说话,他似乎没有什么休息日,每天早出晚归,骑着一辆黑色的永久牌自行车,拎着一个打了许多补丁的黑色人造革皮包,包里是他每天收的税钱和发票、账本等。因为我是“老疙瘩”,父亲似乎偏爱我一些,每天早上醒来先摸摸我,晩上下班回家后也是先唤我帮他拎包,有时他会从黑包里拿出两块糖或一块油糕给我,我便高兴得像过年,也因此遭到了四哥的嫉妒。我以为父亲最爱我,以为在父亲面前我可以为所欲为,直到有一次我犯了一个错,才知道父亲是个原则性很强的干部。这种原则性是他一生处世的“法宝”,也是我们兄妹八人成长的“戒尺”。
那是一个冬日的下午,父亲下班回家了,当他推着自行车进了院子,我便像小鸟一样扑过去帮父亲拎包。父亲的工作包是一个黑色人造革的拉链包,由于使用太久有几处破损,被妈妈用黑布打了几个挺显眼的补丁。我拎着包进了屋,屋门背后有一个专门挂包的挂钩,正当我将包挂了上去时,包带突然断了,包掉在了地上,从里面“咕噜噜”滚出五分镍币。那是一枚崭新的镍币,它闪着诱人的光停留在我脚下。我勾腰捡起了包和镍币。将断了带的包交到父亲手里,却将那枚五分钱的镍币藏了起来。我一个人躲在院子里看着手里那枚闪闪发光的镍币,眼前突然出现了牛奶太妃糖。在那个饥馑的年代,糖是孩子们最渴望的零食,我记得当时生产队小卖部里卖牛奶太妃糖,一毛钱四个,那糖是用红色透明的玻璃纸包的,糖纸上是一个拿着扇子半遮面的美人,当时在孩子群里只有家庭条件好的孩子才有这种糖纸向人炫耀。对,我就去买太妃糖!我下定决心一路小跑到了小卖部。用这枚硬币买了两块糖,然后我躲在后院里痛痛快快地享用了这两块糖,并将玻璃糖纸抚平折好放在兜里。我带着满足的笑容来到了父亲身边,主动用小手给他捶腿。父亲摸着我的头满脸都是慈爱。晚饭后父亲突然厉声叫我过去,那声音是我从未听到的严厉,我不禁有些害怕,不过父亲一向爱我,我又有什么可怕的,于是若无其事地进来。父亲问我:“你是不是拿了包里的钱了?”“没有!”“真的吗?”父亲用老鹰一样的犀利眼神盯着我。“没有没有就没有嘛”我撒起了娇。“啪”父亲突然给了我一记狠狠的耳光,我的脸上顿时起了五个巴掌印,火烧火燎地痛,我哭了起来,父亲从我的兜里搜出了那两张糖纸。在罪证面前,我除了哭泣无话可说。母亲看见我被打,过来劝父亲:“不就五分钱吗,用得着发那么大的火吗?”父亲余气未消:“这不是五分钱的事,这钱是我收的税,是公家的钱,公家的钱是不能动的,不属于自己的钱动用了就是犯罪,你懂吗?”“我如果不教训她,她就不明白这个道理,以后就会犯大错误的。”当时我还太小,不懂什么大道理,但父亲的那记耳光却使我一辈子难忘。
长大后,我们兄妹陆陆续续走上了工作岗位,每次回家,父亲给我们一些教导,教育我们要慎独、慎微、慎权、慎欲。尤其对于从政的兄长更是一再叮咛。有时大家笑父亲啰嗦,但父亲却说:“人之为善,百善而不足;人之为不善,一不善而足”。现在想起来,多亏父亲的严厉教导,使我们在利益面前不为所动,不为所染,能用一颗平静的心看待世间的纷扰,即使是被人冤枉,也不改清白的初衷。这些年来,每当想起父亲,就想起那枚五分镍币,它就像一根无形的鞭子,鞭策着我沿着正直清白的人生之路走下去。(作者:秦瑞娟)